衛教文章
​​​​​​​語言發展里程碑概覽 (0-3歲參考)     
2025-10-15
語言發展里程碑概覽 (0-3歲參考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圖/文:語言治療師 李安芳
(每個孩子發展速度不同,此為參考範圍)

0-6個月
語言理解 (聽懂): 聽到聲音會轉頭或安靜下來;對您的聲音有反應。
語言表達 (說出/發聲): 發出哭聲以外的聲音 (如:咕咕聲、牙牙學語,以母音為主)。
溝通/社交發展: 看著人臉,對人的笑聲有反應;眼神接觸良好。
異常警訊: 對大聲響無反應;從未發出咕咕聲或牙牙學語。
 
6-12個月
語言理解 (聽懂): 聽懂自己的名字;聽懂簡單的指令 (如:拜拜、抱抱)。
語言表達 (說出/發聲): 仿說不同聲音;發出多樣化的連續音 (如:baba, mama, dada, gaga)。
溝通/社交發展: 使用手勢 (如:揮手表示再見、指物);主動發出聲音與人互動。
異常警訊: 無持續的眼神接觸;不會玩發聲遊戲或模仿聲音。
 
12-18個月
語言理解 (聽懂): 聽懂常見的物品名稱 (如:球、車車);聽懂簡單一指令 (如:給我)。
語言表達 (說出/發聲): 會說3-20個有意義的單字 (不需發音標準);常用單字加上手勢。
溝通/社交發展: 喜歡給予或要求物品;能玩簡單的假扮遊戲 (如:假裝講電話)。
異常警訊: 不會說任何有意義的單字;不會使用手勢或指物表達需求。
 
18-24個月 (兩歲)
語言理解 (聽懂): 聽懂約50個以上的詞彙;聽懂身體部位名稱。
語言表達 (說出/發聲): 會說50個以上的單字;開始使用雙詞句 (如:媽媽抱、喝水水)。
溝通/社交發展: 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詞彙;能主動表達想要或不要。
異常警訊: 不會說雙詞句;語言表達單字量少於20個;大部分時候都用拉人或尖叫代替說話。
 
2-3歲
語言理解 (聽懂): 聽懂簡單問句 (如:那是什麼?誰在哭?);聽懂兩個動作以上的指令。
語言表達 (說出/發聲): 能說200-300個詞彙;使用3-4個字組成的短句 (如:我不要玩球)。
溝通/社交發展: 喜歡與人對話;會問「這是什麼?」等問題。
異常警訊:陌生人聽不懂孩子大部分的話;不會使用短句表達。
 
專業協助:何時該尋求語言治療師?
  1. 語言里程碑嚴重落後同齡孩子 (請參照上方表格)。
  2. 眼神接觸少,對人或聲音反應遲鈍。
  3. 溝通意圖低,很少主動發出聲音或使用手勢表達需求。
  4. 3歲時陌生人仍聽不懂孩子大部分的話,四歲後發音不清楚。
  5. 不玩假扮遊戲,或與人互動模式較為刻板。



語言治療師的育兒小撇步:促進語言發展的黃金法則

1. 跟隨孩子的興趣 (Follow the Child's Lead)

觀察:仔細觀察孩子正在看什麼、玩什麼。
命名/描述:孩子對什麼感興趣,您就立即為它命名或描述。例如:孩子看到狗狗,您說:「狗狗!汪汪!」;例如:孩子拿球,您說:「大大的球。」「玩球球。」

2. 面對面溝通 (Get Face-to-Face)

蹲低或靠近:與孩子處於同一高度,讓孩子能清楚看到您的口型和表情。
眼神接觸:這是發展溝通意圖的基礎。

3. 擴展與延伸 (Expand and Extend)

重複並加長:重複孩子說的話,並在句中多加一個字或一個概念。例如:孩子說:「車車。」您說:「黃色的車車。」或「車車跑。」
情境描述:隨時描述您正在做什麼,或孩子正在經歷什麼。例如:「媽媽在洗碗。」「你在玩積木,積木倒了!」

4. 等待與誘發 (Wait and Tempt)

給予時間:在提問或提供物品後,等待至少5-10秒,讓孩子有時間發聲或嘗試說話。
製造需求:將孩子喜歡的玩具或物品放在看得到但拿不到的地方,誘發他們開口要求或指物。例如:拿著餅乾,看著孩子,等待他發出聲音或做出溝通嘗試。

5. 善用非語言溝通 (Us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)

手勢與表情:搭配誇張的表情、聲調變化和手勢來幫助孩子理解。
音樂與律動:多唱兒歌、唸謠,搭配動作 (如:拍手、跳舞),增進語音與節奏感。